PALMisLIFE 討論區

搜索
鹹魚爸魅力四射舞蹈教室
查看: 4817|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健保局的兩手策略

[複製鏈接]

21

主題

0

好友

113

積分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184
1#
發表於 2004-10-17 18:39 |顯示全部樓層

Re: [其他] 健保局的兩手策略

1)不用繳稅,不代表不用繳保費。現在的保費計費是以「薪資」來計算,未來以「所得」來計算。這兩種比起來,用所得計算會比較公平一點,因為現在蠻多人沒有薪資但是有所得,用所得計費的話,這些原先沒有薪資帶是有所得的人就必須繳比較多保費。
2)現在以「薪資」計費的保費制度,會有些不公平產生。例如,有兩個家庭,一個家庭有兩大兩小,兩個人在工作,每個人每月薪資2萬,兩個小的隨便跟哪個家長都沒關係,則每個月保費若依照分級表算,一個月一家人大概繳個1千多。另一個家庭一樣是兩大兩小,但是只有一個人在工作,月薪是4萬,那麼家裡其他一大兩小三個人就要跟著用4萬的分級去算保費,算出來一個月大概要繳上1800左右。這兩個家庭的「所得」應該一樣吧,都是一年50萬,扶養的人口也差不多,但是繳交的保費卻差了快一倍,這樣我就覺得不公平。
3)現在的制度,對於沒有薪資的人而言,差不多就是繳最低保費—看他要去跟工會保,還是要去地區人口保,厲害一點的可以跟農民保,費用更低。我想就算改成以所得計費,這些人可能還是用最低保費來繳費。我想說的是,不管舊制或新制,會想辦法鑽漏洞的人還是會鑽,你同意嗎?

Originally posted by nicchiu at 2004-10-17 02:00 PM:
所得分配是否為社會保險之首要?
依主計處90年調查數據,全國有673多萬戶家庭,只有52%要繳個人所得稅.
偉大的政府,一直希望健保,就是由所得高的人付擔多,達到財富重分配的效果..
依現行或二代健保的話..那另外48%的人..沒薪資收入的人,不就又得到更多資源??
他們大多是有錢人,這是大家都清楚!!!!
真是不公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

主題

0

好友

113

積分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184
2#
發表於 2004-10-17 22:47 |顯示全部樓層

Re: [其他] 健保局的兩手策略

如果依附在所得稅一起計費當然就有周教授說的問題
但是如果只是計費的基礎擴大為「所得」呢?
周教授舉出來的例子是52%的人在繳交所得稅
但是其他48%的人並不代表就沒有所得

看出差異來了嗎?
繳稅與否是要扣除掉一堆免稅減稅抵免得合法規定
所以才會只有52%的人要繳稅

如果計費是以所得為基礎
就是不管你到底可以抵免多少稅,或是依法免稅(像某些中小學老師)
只要有所得就當作是計算健保保費的基礎
這樣健保的保費就跟所得稅一點關係都沒有
只是純粹借用所得來計算保費而已

另外
就算是完全以政府稅收來支付健保
羊毛還不是出在羊身上?
到最後還是你自己要掏腰包付錢
北歐國家平均每個人的所得中有30%到50%以上的比例要繳稅
還不是一樣?

所以如果先有一套制度讓繳費可以公平一點
還不如先做
改成完全稅收支付?
難度可能比改計費基礎還要高

Originally posted by nicchiu at 2004-10-17 07:56 PM:
沒薪資的人要繳健保費這點我懂.

但我較傾向英國和北歐等國家的.以整體稅收為奧援,政府編列預算.
(今天中時時論廣場,政大社會科學周麗芳副院長寫的一篇)

如此依全國全部的稅收的餅較大,
才不會只憑所得稅單一項稅收來的重(我們受薪階級一毛都不能少)

唉..這些事我們只能狗吠火車....

[ Last edited by nicchiu on 2004-10-17 at 20:01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

主題

0

好友

113

積分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184
3#
發表於 2004-10-17 23:05 |顯示全部樓層

Re: [其他] 健保局的兩手策略

每次消費就附帶課徵一定比例的費用就可以
所以前提是每一筆消費都必須要有憑據(發票)才課得到稅

我個人覺得政府如果真的缺錢就會去收這種消費稅
但是這種基礎的稅不見得比所得來得穩定

Originally posted by TotalEclipse at 2004-10-17 10:00 PM:
一個人的消費額要如何夠精確地估計呀?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

主題

0

好友

113

積分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184
4#
發表於 2004-10-19 10:47 |顯示全部樓層

Re: [其他] 健保局的兩手策略

我個人的想法
有點瘋狂,但是談談無妨

衛生署如果能夠「有點擔當」
多點心思放在管理
就把所有醫院通通改成只能收住院
提高住院的給付
讓醫院專心照顧病情比較嚴重的病患
門診的部分全數縮成只能收由基層診所或家庭醫師轉診來的病人
這樣醫院就會釋出醫師人力到基層診所
一般人看病就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去擠醫院
做好完全的分工
這樣醫院怎麼衝量?
醫院也會自然淘汰
不會一窩蜂拼命蓋醫院加病床

個人以為醫院裡所謂名醫
還不就是因為他有機會可以接觸到很多不同類型病患並且累積豐富經驗?
讓基層醫師可以好好看病
一個病人都花15分鐘詳細問診
就醫品質自然提升

要賺錢的都是「財團」
不見得是「醫師」
吵著醫院活不下去的
我看都是有既得利益的醫院吧
過去賺的多現在賺得少
當然要出來叫一下

Originally posted by tsai2824 at 2004-10-19 09:34 AM:
在實施自主管理與後來的卓越計畫之前約兩年時間
健保局就讓醫院知道快要實施這項計畫
於是各家醫院不斷衝量拼業積
先把自己基期的量做大以後拿總額的比例才會高
乖乖看診規規矩矩的醫院一定死的最快
這時期的健保局其實不太管
因為算了點值之後
衝出來的量還是要追繳回去
倒的就是健保局所謂經營不善的醫院

一般中小醫院的經營人的感受是這樣的政策在消滅中小型醫院
要把醫療走向醫學中心與基層診所兩極
現在診所的點值還算不錯
但是中小型醫院抗爭的理由很快會下降到診所層級
到時恐怕又有人球病患被踢來踢去了

[ Last edited by tsai2824 on 2004-10-19 at 09:41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免費註冊

與站長聯繫| PALMisLIFE 掌上生活      下載:更快、更棒、更好玩

GMT+8, 2024-6-1 08:50 , Processed in 0.045310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style by eisdl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