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MisLIFE 討論區

搜索
鹹魚爸魅力四射舞蹈教室
樓主: lmp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宮城強震 8.9 引發6-10m大海嘯

  [複製鏈接]

15

主題

1

好友

295

積分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387
1#
發表於 2011-3-14 00:22 |顯示全部樓層
核電廠爆了,英國專家Walt Patterson認為這次事件看起來愈來愈像車諾比。情況不像是很樂觀。

但是輻射塵外洩的消息似乎仍然是假消息。國外媒體翻了一輪沒有找到類似新聞。我國的媒體能不能引用plurk或是ptt前先查證啊???
jouston 發表於 2011-3-13 00:45


是爆了,但是跟大家想像中車諾比的樣子差很遠,正確一點講,就是所謂的氫爆,炸藥是氫氣、不是核燃料,被炸掉的是廠房外殼,包住反應爐的圍阻體目前沒事。氫氣來源雖然日本官方都沒有很明確的證實,但是應該是來自核燃料護套所謂的「鋯水反應」,八九不離十(所謂鋯水反應就是當核燃料欠缺冷卻狀況下,一旦溫升到一千度左右,鋯合金做的核燃料護套會和水起反應放出氫氣)

確實有輻射漏出來,不過因為反應爐和圍阻體還沒有失效,所以應該都是從管路、閥門或是廠房通風系統出來的,還有些是為了減壓救圍阻體故意放的,能出來的量有限,現階段要擔心的是電廠周邊的人,不過除了電廠員工和包商外,人都撤光了。個人不建議從台灣新聞台的內容去瞭解事故狀況,因為用字遣辭實在太勁爆。有興趣瞭解最新狀況的朋友:

1.看的懂日文網頁的話,建議看nhk(http://www3.nhk.or.jp/news/),速度稍慢,但內容還算翔實;讀賣的新聞看起來速度最快(http://www.yomiuri.co.jp/),但是有些地方有點錯,可以和nhk一起搭著看;想看官方說法的請看日本原子力保安院(http://www.nisa.meti.go.jp/)或是東京電力(http://www.tepco.co.jp/cc/press/index11-j.html),內容涵蓋的比較全面,但是更新速度很慢,而且內容遮遮掩掩。

2.看英文的話,美國核能學會有個連結(http://ansnuclearcafe.org/),內容很值得一看,講的還挺詳細,不過有些專業的東西可能非本行的人不太容易瞭解;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http://www.iaea.org/)也可以參考,但有點無聊;新聞就看nhk(http://www3.nhk.or.jp/daily/english/);官方說法還是看日本原子力保安院(http://www.nisa.meti.go.jp/english/index.html)或是東京電力(http://www.tepco.co.jp/en/index-e.html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從禮拜五晚上就一直加班,連著監看了兩天的台灣和日本新聞,基本上台灣這邊的速度很快,看的出來很多是引用自日本的新聞(還是熱心網友翻譯出來,電視台再去網路抄?這我就不知了),但是用字措辭很明顯的誇張,不像日本,各家媒體的報導真的是相當節制。我在台灣的日本友人看了nhk再看台灣新聞台,很害怕的問:你們台灣新聞台描述得很可怕,可是我看日本的報導怎麼看不出來???
已有 1 人評分分享 收起 理由
jenwei + 5 我很贊同這篇文章

總評分: 分享 + 5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

好友

295

積分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387
2#
發表於 2011-3-15 02:43 |顯示全部樓層
那這個新聞 。 要怎樣解讀 。
我是個沒有辦法把 nhk 還有所有新聞比對的人 ,這要怎樣解讀 。

3號機再傳 ...
claireliao 發表於 2011-3-14 14:33


為了福島電廠事故,今天又加班到十點多,但是比起那些死守電廠的員工、包商和自衛隊,這實在不算什麼,這些人當中應該有些已經死守三天多了,而且有些人為了讓水能灌進去、壓力能放出來,必須親自到現場去搞定出問題的設備,現在裡頭的輻射劑量肯定高到無法想像,他們根本就是拿自己的命在救其他人,除了對他們致上最高的敬意,我不知道還能說什麼。希望事情能很快結束。

言歸正傳,稍微解釋一下這篇文章裏的東西:

1.電廠裏最可能的氫氣來源有三:核燃料過熱導致鋯水反應、發電機線圈冷卻用氫氣、加進反應器爐水的氫氣。

第一個來源之前回文裏講過,來自約千度高溫的核燃料護套和水之間的反應,所以目前狀況來講,福島第一1、2、3號機都發生過爐心裸露(沒被水完全蓋住),所以欠缺冷卻的核燃料加上爐裡殘餘的水,氫氣的產生是跑不掉的,這個來源發生在反應器廠房,發生量要視事故嚴重性而定。(突然想到,昨天傍晚2號機爐心完全uncover,凌晨又傳來消息,補水失敗爐心再次完全uncover,這次的氫氣量恐怕不得了)

第二個來源是發電機線圈冷卻用的氫氣,因為使用的氫氣純度要很高,所以都是用那種外購的鋼瓶供氣,因此量很少,位在汽機厰房。

第三個來源是加進反應器爐水的氫氣,中文的術語叫飼水加氫,目的是改善反應爐和相關設備的應力腐蝕問題,這個來源也在汽機厰房,通常使用電解方式製氫,量也不少,但是因為用電解,所以沒電就沒了,頂多剩儲槽裡那一些。

這次福島第一的兩次氫爆,從威力和爆炸位置來看,不太可能是來源二和三,因為炸掉的是反應器廠房,而且威力相當大,而來源二和三都在汽機厰房、量也不多(一個是氣瓶,一個是事故後電廠失電,不會繼續產氫),所以應該不是禍首。不曉得記者的消息來源是哪裡?我現在還沒看到日本方面對氫氣來源做出解釋。

2.在輻射塵籠罩的區域內,避免露出皮膚是對的,不管有沒有下雨,目的是別讓輻射塵有機會直接沾在你的皮膚上。戴口罩或濕毛巾掩口鼻、待家中關緊門窗可以避免吸入輻射塵(因為沾上衣服身體還可以洗掉,吸進去就只能聽天由命隨它去了)

順道一提,這兩天開始有人到處想弄碘片,如果您手中剛好拿到,請不要急著馬上把它吃下去,等知道有大量輻射塵快飄到家門口再吃都不遲。雖然大部分人吃了都不會有事,但是會有少數人對碘片出現類似過敏的現象,萬一您正好是那少數人,而輻射塵最後沒飄到家門口,這罪就白受了。
已有 2 人評分分享 互動 收起 理由
reven + 3 + 1 謝謝說明
Jonry + 5 + 1 很棒的專業解說!

總評分: 分享 + 8  互動 + 2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

好友

295

積分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387
3#
發表於 2011-3-17 00:45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最後由 skynet 於 2011-3-17 00:51 編輯
理論上地震發生時, 控制棒會自動插入,
這時 U235 分裂反應就會停下來,
再不然硼酸注入後也會停下來,
所以是 U235 分裂後產物的後續衰變就
足以將反應爐加熱到這麼高溫 (>1000度) ?
winsonatpal 發表於 2011-3-16 12:51


thinker 兄幫大家找到很不錯的資料,我再稍微解釋一下:

控制棒全入,反應器裡的核分裂反應就幾乎是全停了,這一點毫無疑問,擔心這樣還不夠,硼再灌進去也會全停,這一點也沒有疑問。問題就出在衰變熱,這也是核電廠運作起來最麻煩、最危險的地方,不是爐子停下來就沒事。

thinker 兄的資料有提到,衰變熱大約是全功率的 7%,但衰變熱不是定值,會隨著時間逐漸變少,不過不是很快,所以燃料用個幾年不要了,從爐子裡拉出來之後,除了要放在水池裡阻擋輻射線外,池水也必須持續維持冷卻,至少要放個一二十年,剩下的衰變熱才少到可以拿出來做乾式儲存。

7% 看起來不大,不過因為核能機組容量都很大,乘上 7% 其實是個很大的數字,而且這個數字不是用發電功率算,是用熱功率算,核電廠的發電熱效率大概在33、4%附近,所以 thinker 兄舉的例子,還要再乘上3倍,大約是 135 MWt (Mega Watt Thermal),這是非常大的熱量,也是這次福島第一3、4號機用過燃料池冒煙著火,現在還必須忙著想辦法朝池子裡灌水的原因。比起1、2、3號機,其實4號機更值得擔心,大家只看到1、2、3號機有爆炸,好像很危險;而4號機因為在大修期間,一開始看起來好像沒事,等大家發現它的廠房著火,才發現池子裡擺著去年11月大修時、全爐退出的燃料。這個意思就是:有一整個爐心的燃料,放在一個開放式的水池裡,沒有人想到它,然後它就在那裡慢慢燒,現在水池快燒乾了,可是想不到辦法可以往池子裡灌水,這比現在1、2、3號機的爐心燃料還關在反應爐和圍阻體裡、而且還有管路可以朝裡面灌水的情況糟多了。

所以這次的事故,電源車在第一時間就趕來,淡水沒了改灌海水,但是餘熱移除三要素 ─ 電、水、熱沈(就是熱的排放),還少了最後一個,所以熱丟不出去,狀況始終沒有辦法穩下來。

至於燃料受損之後會發生什麼事?簡單講就是燃料棒裡的放射性物質就突破了燃料丸和燃料護套這兩道屏障,接下來要靠反應爐和圍阻體包住,再撐不住就往外漏了,然後就得開始算可能漏出多少量、風向風速等天氣條件、研判那個方向、多大範圍的人會被影響。
就算爐子最後狀況穩下來,也不是就沒事了,因為一大堆核燃料還在裡頭,衰變熱繼續產生,所以還必須想辦法繼續維持冷卻很多年。
已有 3 人評分分享 收起 理由
thinker + 5 謝謝你的補充,解答了我的不少疑惑。
lmp + 1 原來如此
bigtree + 5 看PIL長知識,好專業的文章阿。

總評分: 分享 + 1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

好友

295

積分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387
4#
發表於 2011-3-19 11:41 |顯示全部樓層
本文最後由 skynet 於 2011-3-19 11:44 編輯
這期壹週刊 爆出 核4廠的種種缺陷     最大缺陷 核4廠的主控室是在地下室... 整個防海嘯只有一面12公尺的圍牆與主控室外有兩道防水門 要是日本海嘯是衝到核4  一定會比日本嚴重 因為連主控室都進不去了 為何一開始會沒人在裡面? 因為核4是數位控制一般時間主控室都是電腦操控   另外有個問題核1.2.3主控是在地面 核4在地下 為何週刊會說各有優點? 請問在地下的優點是?


另外由於核4廠是10年前設計的 所以防震只有8級內 防海嘯是10公尺內 依照目前地球的天災越來越強來說.... 核4一出問題 整個大台北一定馬上毀..
mrc1127 發表於 2011-3-18 19:45


核電廠的防海嘯、防震設計基準是依照廠址當地歷史紀錄定的,沒有所謂全世界統一的標準,核四當地唯一的海嘯紀錄是基隆那裏,而且高度很低,所以設計到10公尺算是不低了。不過當然這幾年的天災規模越來越大,究竟要防到多高才夠高,這恐怕未來有得吵。

核四是數位控制,但數位控制的意思是把舊型核電廠用的類比式儀表、按鈕、開關換成數位顯示盤、觸控螢幕,hardwired 的邏輯控制線路換成軟體運算,不是說控制室裡就沒人了,該有的值班經理、值班主任、運轉員還是一個都不少。至於主控室在地下的優點是?這我就沒研究了(週刊裡沒寫嗎?)

至於核四的防震設計,發生921之後,台灣建築法規大翻修,當時核四也做了檢討和許多修改,很多修改根本是到了過分保守的地步,許多管路的支架粗到誇張,防震其實不是核四最該擔心的問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

好友

295

積分

該用戶從未簽到

文章
387
5#
發表於 2011-4-12 13:08 |顯示全部樓層
winsonatpal 發表於 2011-4-12 11:31
已經一個月了, 電力也配送進去了, 但冷卻系統還是不能正常運作,
事故等級愈來愈高,
是因為冷卻系統被海水 ...


當初的海嘯衝上岸,把海水廠房、汽機廠房、反應爐廠房全包了一圈,再加上後來大量灌海水、灌淡水,很多的設備都泡在水裡,那些控制電路、供電線路、馬達本體,全都是怕水的東西,所以現在東電忙著把水移來移去(前幾天被中韓罵翻的大量放射性廢水放流,就是為了要騰出空間裝汽機廠房的高放射性積水),等水抽乾了、做了除污,人才能進去確認到底損壞有多嚴重、要怎麼修,修好了、能恢復冷卻功能,事件才算脫離緊急階段,可以開始看該怎麼善後。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免費註冊

與站長聯繫| PALMisLIFE 掌上生活      下載:更快、更棒、更好玩

GMT+8, 2024-6-9 05:57 , Processed in 0.04275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2 Comsenz Inc. style by eisdl

回頂部